NEWS CENTER
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,无人机驾照已成为合法飞行的核心凭证。根据中国民航局(CAAC)的管理规范及行业实践,无人机驾照可从法律层级、飞行权限、机型适配性等维度进行系统性分类。本文结合最新政策与行业标准,对无人机驾照的类型、适用场景及考取要求进行全面解析。
CAAC 颁发的无人机执照是国内唯一具备法律效力的飞行资质,其分类体系严格遵循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及民航局技术标准。
视距内驾驶员执照(VLOS)
定义:仅限在目视视距范围内(半径≤500 米,相对高度≤120 米)操作无人机,适用于日常航拍、小型巡检等基础场景。
考试要求:理论考试 70 分合格(100 题 / 120 分钟),实操考核 GPS 模式下的 360° 自旋、水平 8 字飞行等基础动作。
法律效力:合法操作轻型无人机(≤4kg)的必要条件,可申请部分低风险空域飞行许可。
超视距驾驶员执照(BVLOS,机长证)
定义:可操控无人机超出目视范围飞行,需掌握地面站航线规划、复杂气象应对等高阶技能,适用于农业植保、电力巡检等专业领域。
考试要求:理论考试 80 分合格,实操增加姿态模式飞行(无 GPS 辅助)及地面站任务规划,需完成退飞八字、发动机失效应急处置等科目。
职业价值:持证者可独立申请空域、承接商业飞行项目,平均薪资较视距内驾驶员高 30%-50%。
教员执照
定义:具备培训视距内 / 超视距驾驶员的资质,需通过口试、手动模式飞行等严苛考核。
进阶条件:至少 2 年飞行经验、累计 100 小时以上操作记录,且需先取得超视距驾驶员执照。
行业定位:主要服务于无人机培训机构,负责教学体系设计与飞行安全管理。
除 CAAC 执照外,市场上还存在多种行业认证,其法律效力与应用场景存在显著差异。
AOPA 无人机合格证
性质: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颁发,2018 年前为行业主流证书,现仅作为 CAAC 执照的附属实体证。
局限性:无法单独申请空域,仅适用于非复杂场景的辅助飞行,部分商业项目招投标仍认可。
UTC 慧飞操作证
定位:大疆生态内的专项技能认证,侧重特定岗位(如植保、测绘)的实操培训,曾在行业内具有较高认可度。
现状:2025 年大疆退出考试管理服务后,UTC 证书重要性下降,建议持证者补充 CAAC 资质以确保合规性。
ASFC 遥控航空模型执照
适用范围: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,仅限用于无人机模型竞赛、表演,无商业飞行权限。
法律风险:操作 7kg 以上无人机时,ASFC 执照无法替代 CAAC 资质,需特别注意。
UOM 安全操作合格证
特点:免费线上培训考核,仅证明通过轻型无人机理论学习,适用于 120 米以下娱乐飞行。
局限性:无实操要求,法律效力较弱,无法作为职业准入凭证。
CAAC 执照采用 “主资质 + 机型签注” 的管理模式,覆盖多旋翼、固定翼等主流机型。
多旋翼执照
应用场景:占民用无人机市场 80% 以上,适用于航拍、短距离物流等场景,培训周期短(约 1 个月)、成本低(视距内约 6800 元)。
签注扩展:超视距多旋翼执照可进一步签注 “农业植保”“电力巡检” 等行业专项能力,提升就业竞争力。
固定翼执照
技术特点:擅长长距离高速飞行,多用于测绘、边境巡逻等场景,培训成本较高(约 1.2 万元以上),需掌握复杂气象分析与航线规划。
行业适配:适合测绘工程师、物流企业技术人员,可与多旋翼执照形成互补。
垂直起降固定翼执照
复合优势:结合多旋翼垂直起降与固定翼长航时特点,适用于应急救灾、大型测绘项目,培训费用通常超过 1.5 万元。
资质要求:需先取得多旋翼超视距执照,再通过专项训练与考试获得签注。
兴趣爱好者
优先选择:CAAC 视距内驾驶员执照(费用约 7000-9000 元)+ UOM 安全操作合格证(免费),兼顾合规性与经济性。
风险提示:避免仅持有 UTC 或 ASFC 证书,以免在商业飞行中面临法律风险。
职业从业者
核心路径:超视距驾驶员执照(约 1.2 万元以上)+ 行业专项签注(如农业植保、电力巡检),提升薪资议价能力。
进阶策略:积累飞行经验后考取教员执照,转向培训或技术管理岗位,实现职业转型。
行业企业
资质配置:为技术团队配备 CAAC 超视距执照(核心资质)、UTC 专项操作证(设备熟练度证明)、ASFC 竞赛执照(表演团队),构建多层次能力体系。
合规管理:通过 “无人机云执照” APP 实时核验员工资质,规避 “黑飞” 法律风险。
国内政策趋势
2025 年后,CAAC 执照或将与 “低空经济从业资格证” 深度绑定,成为智慧城市管理、低空交通运营等新兴职业的准入门槛。
超视距驾驶员需额外掌握 AI 协同飞行、北斗导航操作等新技术模块,以适应行业智能化发展。
国际互认进展
CAAC 执照已与欧盟 EASA(欧洲航空安全局)、美国 FAA(联邦航空管理局)部分资质实现互认,持证者可参与跨境飞行项目。
计划从事国际业务的飞手,建议在考取 CAAC 执照后,补充国际认证(如 FAA Part 107)以拓展职业空间。
无人机驾照的分类体系本质上是技术能力、法律责任与行业需求的映射。CAAC 执照作为法定核心资质,其三级架构与机型签注体系为从业者提供了清晰的进阶路径;而行业补充证书则需在明确应用边界的前提下合理选择。对于个人而言,应结合职业规划与预算,优先考取 CAAC 超视距执照并逐步扩展专项能力;对于行业企业,需构建 “法定资质 + 技术认证” 的复合型人才体系,以应对低空经济规范化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。在政策趋严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,系统化理解驾照分类逻辑,将成为把握无人机行业机遇的关键。
Copyright © 2025 河南郑道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5123878号-1 XML